近日,“中国科技大学将建赣州校区”的话题引起国内高教界广泛关注。
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,事情的起因是“赣州政务”“投资赣州”等多个赣州当地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《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全文。
该规划在第一百五十条“完善区域性中心职能”中明确提到,“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,建设中国科技大学赣州校区,深化部省共建江西理工大学,支持赣南师范大学、赣南医科大学、赣南科技学院等院校建设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高标准推进职教园区建设”。
对此,有关注江西和赣州当地高等教育发展的网民和自媒体近期发文认为,“作为一所享誉国内外的985高校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落户将为赣州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。未来,该校区将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,为赣州乃至整个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这一重要合作必将促进赣州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,助力赣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”。
除了赣州当地的这一规划文件之外,中国科技大学近期与赣州的合作联系也同样引起舆论关注。
例如,据中国科技大学党政办官网介绍,今年6月6日,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一行赴赣州调研,前往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进行座谈交流,并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、中国稀土集团、赣州市人民政府签署联合基金合作协议。
江西省委副书记、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,赣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克坚会见包信和校长一行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、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、广州能源研究所等科教融合单位代表受邀出席调研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傅尧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代表陪同调研。
消息提到,今年6月6日中午,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-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-中国稀土集团-赣州市人民政府”联合基金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赣州市章江宾馆举行。中国科大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傅尧,赣江创新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廖伍平,中国稀土集团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谢志宏,赣州市委常委、副市长何琪作为四方代表签署协议,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,赣江创新院党委书记齐涛,中国稀土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刘雷云出席见证。
联合基金以“需求牵引、问题驱动、创新协同、组织高效”为原则,聚焦国家战略及产业需求,支持稀土资源绿色开采与高效利用、高值/高端稀土材料开发等领域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深化科教融合,推动协同创新,培养创新人才。
另外,6月6日下午,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傅尧一行赴江西理工大学调研,研讨两校对口支援、交流合作工作。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,党委副书记罗仙平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唐云志参加座谈交流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,有关专家和赣州市科技局领导陪同调研。
座谈会上,杨斌对包信和一行表示热烈欢迎,向中国科大对江西理工大学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,期待中国科大充分发挥优质创新资源,积极参与赣南稀土资源开发,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,进一步加强两校人员挂职交流与项目合作,助力江西理工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和“双一流”建设。
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,江西理工大学的校本部就在赣州。
不过,就在7月21日晚间,“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”微信公众号刊文《中国科技大学将建赣州校区?绝无可能!》认为,赣州市有权在《国土空间规划》规划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、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赣州校区。但大学是否选择接受并授权建立校区。赣州市(乃至江西省)无决定权,仅有邀约权。
文章认为,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绝不可能在江西(包括但不限于赣州)建设校区。原因是:中国科大仅在上海建设科教基地(上海研究院)、苏州高研院。沪苏研究院均拥有土地产权。建设其他城市研究院,中国科大向来较谨慎,且需得到中国科学院、教育部同意。而这两个部委均对知名高校异地办学严格审批。”
不过,该文章在末尾声明,“新创校友基金会是独立、民间机构,不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立场。本文刊发,未咨询中国科大相关部门。”
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,除了舆论场上的讨论之外,高校跨省异地办学近年来在政策面上也有收拢。
例如,日前,总投资约31.5亿元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,因政策原因未能落地,这个肇始于2019年的异地校区合作项目,最终按下终止键。
同样在青岛,今年年初,有关部门在回复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情况”时表示,拟解除相关协议,这一985高校的跨省异地校区也宣告终止。
事实上,2021年,教育部就曾发布文件《关于“十四五”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》(教发〔2021〕10号)提到,“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。不鼓励、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,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、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,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。另外,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,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。新申报设置的学校,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”。